伺服系統歷史及發展
資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,如有不當或侵權,請聯系改正或者刪除。
從歷史角度看電機發展可以知道,1800年伏特發明電池,打開了電氣時代。電動機誕生和發展還可以分為幾個階段。1820年一直到19世紀末發現了電磁現象以及各種法則,并誕生了交流電機的原型。一直到20世紀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是電機成長與成熟期,有刷 直流電機、感應電機、同步電機和步進電機等相繼誕生,且半導體驅動技術和電子控制的概念引入,帶來了變頻驅動的實用化。從1970年到20世紀末期,技算技術的飛躍發展給高性能驅動帶來機會,隨著設計、評價、測量、控制、功率半導體、軸承等一系列變革,相應的驅動和控制裝置也更智能化和程序化。直到進入了21世紀,在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特征的信息時代,電動機和驅動器也繼續發揮支撐作用,向著節約資源、環境友好、高效節能運行的方向發展。
伺服來自英文單詞Servo,指系統跟隨外部指令進行人們所期望的運動,運動要素包括位置、速度和力矩。在20世紀60年代,最早是直流電機作為主要執行部件,在70年代以后,交流伺服電機性價比不斷提高,逐漸替代了直流電機成為了伺服系統的主導執行電機。
中國從1970年代開始跟蹤開發交流伺服技術,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高等院校 和科研單位,以軍工、宇航衛 星為主要應用方向,不考慮成本因素。主要研究機構是北京機床所、西安微電機研究所、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等。80年代之后開始進入工業領域,直到,國產伺服停留在小批量、高價格、應用面狹窄的狀態技術水平和可靠性難以滿足工業需要。之后,隨著中國變成世界工廠、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為交流伺服提供了越來越大的市場空間,國內幾家單位開始推出自己品牌的交流伺服產品。當前國內主要的伺服品牌或廠家有森創(和利時電機)、華中數控、廣數、南京埃斯頓、蘭州電機廠等。其中華中數控、廣數等主要集中在數控機床領域。
- 上一個:
- 伺服電機具體用作那些方面
- 下一個:
- 中國機器人的發展與崛起